2024年第一期(总第47期)道德讲堂李凯力发言

发布信息:

来源:

更新日期:2024年03月25日

追随信仰之光,践行育人初心

马克思主义学院(通识学院) 李凯力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亲爱的同仁们:

  大家好!在这个庄严而肃穆的场合,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,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个人的一点浅薄体会,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育人智慧、躬耕态度、仁爱之心、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概括总结了教育家精神,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方向引领和前进动力,也让我感触颇深、受益良多。(翻第二页ppt)

  身为教师,首先要立大德,陶冶“乐教爱生”的道德情操。做一个眼中有光、心中有爱的教师,做陪伴学生成长的亲密朋友,做指引学生前行的人生导师,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。有着六十余年教学生涯的于漪,虽已耄耋之年,却依然活跃在教育的第一线,坚持“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”,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孩子,她的故事感人至深。而在三旅,老师关爱学生也是我们的日常。精心筹备的新生报道会成了生日会现场;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鼓励,让学生们在军训中克服了娇气、收获了坚毅;“你回家我买票”的真诚帮助让生活困难的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……哪里有教师,哪里就有关爱。教师就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,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束光,做他们春天的花、夏天的风、秋天的果、冬天的火。只有如此,才能推动我们的“教育强国”事业不断前行。

  身为教师,更应行大智,练就“启智润心”的育人智慧。在马院,老师们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,创新举办课前分享、“三点沙龙”等活动,师生一起探讨时政热点、盲点、焦点问题,引导学生主动学习、交流思政课程,提升思政能力;积极响应新时代“大思政课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,举办首届红色故事宣讲员大赛,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红色故事的感召力与时代价值,致力将思政课讲得有温度、有力度、有效度……在反复体会身边优秀教师的育人智慧之后,我从最初在课堂上被学生提问人生选择困境时的抓耳挠腮,变为了如今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思政理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淡定从容。

  身为教师,还应求大为,涵养“求是创新”的躬耕态度。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,我校一举拿下4个“酒店服务”一等奖、3个“导游服务”一等奖。这些荣誉的获得正是对我校教师们勤耕不辍、履践致远的“工匠精神”的最好反映。面对赛程变化、时间短、内容多等难题,备赛教师团队结合学生情况,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,秉持精益求精的躬耕态度,牺牲休息时间指导学生反复练习,反复揣摩比赛环节与技巧,才有了赛场上师生专业技能的的精彩呈现。作为职业院校教师,我们理应拒绝浮躁,爱岗敬业,勤钻专业知识,苦练教学技能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,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匠心筑梦”目标贡献力量。

  “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,完成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,任重而道远。我们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,追随信仰之光,践行育人初心,坚定“躬耕教坛、强国有我”的志向与抱负,争做新时代知识渊博、立德树人、胸怀天下的“大先生”。

  谢谢大家!

快速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