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信息:
来源:
更新日期:2024年11月04日
尊敬的领导,亲爱的同仁:
大家好!我是信息技术学院教师刘千谦,非常荣幸能在道德讲堂上,分享我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岗位工作心得。
一、匠心筑梦,技艺为基
许振超作为全国知名的桥吊专家,以其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,展现了工匠精神的核心。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,屡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,使“振超效率”成为全球港航界的一块“金字招牌”,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。他的事迹告诉我们,无论技术如何迭代,脚踏实地、精益求精提升工作质量始终是成功关键。
在数字化浪潮中,我们同样要从许振超的坚守和执着中汲取力量,不断提升工作素养。在教学工作中,尤其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。例如,备课利用多媒体技术,力求将复杂的知识点讲解得更加准确、清晰、易懂。以我上的计算机通识课程为例,面对如信息编码等抽象的理论概念,仅讲述理论对于学生而言,非常晦涩,我通过科普视频、互动演示等形式,将这些枯燥的内容形象化,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理解知识,还能提升课堂的参与感和互动性。
二、心系教育,育人为本
张晋藩教授作为人民教育家,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,深刻影响了我国法学事业的发展。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关怀,为后辈树立了榜样。
在数字时代,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,但张晋藩先生的教育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面对科技与信息化的冲击,我们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,不能将教育仅仅视为知识的传授,还应着眼于人格塑造。例如我在向学生教授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时,通过播放老一辈科学家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攻克技术难关、研发计算机的视频,教导学生学习这种以心怀祖国、迎难而上、不怕吃苦的精神。
顺应时代,是勇敢迎接变化;担当使命,则是坚守教育初心。我们不仅要传承许振超的“工匠精神”,还要延续张晋藩的育人理念,关怀学生的成长,为学生点亮通往未来的智慧之灯。
我的发言完毕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