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第四期(总第50期)道德讲堂覃德强发言

发布信息:

来源:

更新日期:2025年01月07日

感悟教育家精神力量,擘画职业教育美好蓝图

2024年第四期(总第50期)道德讲堂教师发言

(教育学院覃德强)

  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:

  大家下午好!

  我是来自教育学院的覃德强,很高兴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。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《感悟教育家精神力量,擘画职业教育美好蓝图》。

  我们生存的世界风云变幻,我们生活的家园日新月异。

  在新时代,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,进行着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。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的高尚情怀,是一种勇于探索、敢于创新的不懈追求,是一种甘于奉献、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。作为时代的精神图谱,教育家精神是我们回答时代课题,紧跟时代步伐,聆听时代声音,应对时代巨变的磅礴伟力。

  回溯历史,我们不难发现,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们,无一不是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,在教育的田野上默默耕耘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浇灌出一朵朵绚丽的教育之花,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孔子的“有教无类”开启了平民教育的大门,蔡元培的“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”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,张桂梅把 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托举进大学校园。

  今天,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面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和新挑战,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“为时代画像、为时代立传、为时代明德”。

  众所周知,“一老一幼”,牵动亿万家庭,关乎百姓福祉。养老和托育,正是直接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的两个重要环节。近3亿老人的养老需求对传统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。与此同时,与医疗健康、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的智慧养老产业作为一种创新举措应运而生,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。

  根据数据统计,我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实际入托率仅为7.86%,而发达国家在35%以上,我国现有托育服务的供给无法满足家庭的实际需求。社会亟需专业的托育机构来提供安全、可靠的照护和教育服务,更需要大量的专业的高技能人才来保障行业的质量水平。

  璞玉待琢,无限可能。正如“养老”和“育儿”之需,国家要发展,民族要复兴,社会要进步,需要大国工匠、能工巧匠。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,我们只有因时而兴,乘势而变,随时代而行,方可握准时代的脉搏,跟紧时代的方向。

  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。在这个信息爆炸、快速变化的时代,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。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教育的根本目的始终不变——那就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。

  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教育也迎来了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新时代。它要求我们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,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,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、练就真本领。

  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。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。但“万人操弓,共射一招,招无不中”,正是江南好风景,我们绝不做那“天地一沙鸥。”只要我们心怀梦想,共同努力,携手并进,那便是无限江山。

  我的发言完毕,谢谢大家!

快速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