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信息:
更新日期:2020年03月08日
2020年03月07日 看楚天(楚天都市报客户端)
楚天都市报“心理抗疫 专家行动”专栏,由本报联合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开设。这支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组建的专家队伍,由我省80余所高校266名志愿者老师组成。今天的主讲人是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成员、金莎9001zz以诚为本黄兴芹副教授。
五步走出心理“困”境
黄兴芹
一个多月的心理援助,我接待过的心理求助者中,有担心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武汉返乡人,有过度担心消毒杀菌影响健康的普通民众,有隔离时期照顾老人孩子分身乏术的年轻妈妈,有无法返工面对房贷压力的工薪阶层。我切身感受到,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很多人处在心理困境中。
怎样看待这些“困”?如何引导大众走出心理“困”境?
何为“困”?
一是活动空间的“困”。疫情时期管控带来的外部环境的“困”,生活空间的缩小,让人感到困囿其中。
二是实际生活的“困”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没有防备,特殊情境下,很多家庭和个人面临就医、购物、子女教育、老人陪伴、还房贷等诸多现实困难。
三是心理感受的“困”。我们在心理援助中接待的来访者,有咆哮或嚎啕大哭的,有泣不成声的,还有很多没有寻求心理援助的人,可能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。
“困”何为?
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我们的国家启动了强力有效的应急防控机制,我们大众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,在这个大前提下,要走出心理“困”境,自身心态的调适和家庭氛围的营造都极其重要。这里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:
其一:恰当宣泄。平时多关注那些美好的温暖的坚强的有责任的有担当的信息。当自己的负性情绪出现时,自己对自己叫停,马上转移注意力,不让负性情绪影响自己和家人。
其二:学会放松。外在的行为改变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与和谐,宅在家可以用“求雅法”放松自己,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文化式休息,有条件的可以坚持网上学习和办公,行动取向,尽心尽力做好当下的事。
其三:正性认知。人生有太多的想不到,面对疫情,也有太多的无奈和悲伤。无奈,但不能无助;悲伤,但不能绝望。正视疫情的严重与客观存在,关注官方信息,建立合理的期望和认知,克服“无助”和“绝望”的悲观畏难情绪。
其四:建立自信。疫情当前,因强大的国家和政府而有底气,因坚强的“逆行者”“战斗员”而有勇气,因我们每一个人的平和理性而有士气。杨绛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用在当下很合适:“有时候,我们不得不坚强,于是乎,在假装坚强中,就真的越来越坚强。”疫情越来越向好,要坚信疫情会过去,我们的生活会恢复正常。
其五:多方互助。当你自己觉得已经尽力调整,但还是不能足够好地进行自我调适时,可以跟家人、同事(同学)、朋友、长辈进行电话沟通,不急不慢、和颜悦色、轻言细语地说出自己的困惑和不适,寻求他们的助力,也提倡大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,我们一直有专业团队在线陪伴你。
抗击疫情,人人有责,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就是造福自己、造福家人、造福社会。愿我们每个人都从自我心理调适做起,走出疫情期的心理“困”境,理性、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