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信息:
来源:
更新日期:2021年10月25日
10月19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如何“上好新生思政第一课”召开专题教研会。会议由思政教研室主任钟爱平主持,全体思政教师参会。
思政教师依次分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——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第一课授课思路。钟爱平老师认为第一课要讲清两个问题:一是课程的框架、主要内容;二是新时代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。她引入案例“孟晚舟事件”,讲明“大时代”和“小人物”的命运连接。叶永鹏老师主张由问题导入新课,通过父辈、子辈上大学的不同来引发新生对新时代的思考。唐裕武老师则强调第一课应向新生严格学习要求,强调学习重难点。
本学期,专职辅导员加入思政授课团队,主讲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。为掌握第一阶段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授课情况,摸清辅导员授课痛点、难点,辅导员就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交流心得。老师们普遍认为授课的难点有三:一是学生对课程兴趣不足;二是学生知识储备有待提升;三是自身授课经验较少,课堂把握力不够。
针对出现的难点问题,老师们进行热烈讨论,一致认为在今后的授课中需结合学情,进一步了解学生脉搏,改进教学方法,丰富教学内容,通过生动、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最后,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旭清就如何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,给全体老师提出四点要求:一是教师要有写在脸上的自信;二是有埋在心里的底气;三是有刻在骨子里的骨气;四是有从容不迫的霸气。(马克思主义学院 钟爱平、许丹)